【全国艾滋病日】了解4常识消除8误区,带你科学认识艾滋病
2023-12-05 10:25:51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李彬 | 作者:尹伊铭          浏览量:1987
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

“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那么,关于艾滋病你知道多少?

是否还存在认知误区?

快来跟着小编来做一套“突击测验”

一起科学认识艾滋病

问答题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于1982年定名,1983年发现其病原体,是当前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

问答题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活于人体的血液、精液、淋巴液组织渗出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传播途径有三种,分别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


问答题

艾滋病高危行为有哪些?

高危行为也就是有较高造成HIV病毒传播风险的行为。

包括:无保护性交,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非法采血点卖血或输血,不正规机构经未消毒的文身、穿耳洞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问答题

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高危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4、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5、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

6、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

还只是认识艾滋病的第一步

8个艾滋病常见认知误区

带你一起来“扫雷”

误区一

抗体检测阴性就是安全。

很多人觉得购买HIV抗体检测试纸就能检测出是否感染。但其实从感染到通过血液能检测到HIV抗体的时间一般为2~12周。

误区二

患上艾滋病就是死路一条。

艾滋病虽然不能治愈,但它可以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控制,只要将病毒控制住,病毒就不会进一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患者依然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


误区三

安全套并不能有效预防艾滋病。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数据显示,安全套能有效预防各种性病,保护率高达八成以上,其中也包括艾滋病病毒,所以要学会正确使用安全套。


误区四

从外表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仅从外表,无法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也可能看起来非常健康、精力充沛,但是他依然可能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他人。


误区五

感染HIV就是艾滋病患者。

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不能马上称之为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一般要经过3至5年,甚至7至8年这样一个潜伏期,才能够出现临床的症状。出现临床症状以后,才称为艾滋病患者。感染初期,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之后及时抗病毒治疗,基本上不会发病所以只能称之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不是艾滋病病人。


误区六

感染艾滋病后不可以生孩子。

现在对所有的孕产妇包括她的配偶,在怀孕之前一律要做检查,检查他们的抗体,看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如果感染了,感染者在怀孕前要用药,如果母亲体内的病毒测不出来,或者含量非常低,(在怀孕后)实施母婴阻断的举措,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误区七

发生了不安全性行为,事后吃了阻断药就没事了。

吃药不是100%有效,因人而异。首先服药要早怀疑自己有感染HIV行为的7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越早服药( 最理想4个小时内服药 ),阻断效果越好,一定要坚持服用28天。在服药期间还继续有不安全性行为,服药后仍可能发生感染 HIV。记住: 戴套比吃药更重要。


误区八

日常生活接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中共用以下公共设施或发生以下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News

新闻多看点

目前,我国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已经实现了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治疗成功比例也达到 95%以上,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据县疾控中心统计,近年新增现住我县的感染者及病人,经性传播比例均超过95%。


责编:李彬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